
主法法师主法

四众弟子顶礼膜拜

净仁法师开示

千人供斋
2011年9月20日上午,在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之际,岳林禅寺隆重举行千人供斋法会。此次法会是用中国汉传佛教特有的仪制注入了感恩惜福、内观自省、知足常乐、慈悲平等、绿色环保等传统朴素而又富于时代意义的佛教内涵。
9时许,岳林禅寺大雄宝殿前梵音袅袅,在十方信众齐唱阿弥陀佛圣号中,监院净仁法师与峨耀法师、礼武法师共同拈香主法,带领两序大众以诵经礼佛。法会场面宏大,清净庄严。随后四众弟子整齐列队来到岳林寺斋堂,进行过堂仪式。
净仁法师在过堂前为四众弟子开示,他强调了感恩之心的重要性,并阐释了弥勒信仰的核心和弘扬意义所在,还通过讲解雪窦山的弥勒菩萨信仰、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信仰、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信仰、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信仰,以及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信仰,加深四众弟子对弥勒菩萨“慈”之内涵的理解,引发大众对修学的进一步思考。
岳林禅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至今有1400余年的历史。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六月初六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契此在岳林寺出家。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又圆寂于岳林寺东廊。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住持昙振第一个在寺内塑布袋和尚像作弥勒菩萨供养。此后,汉地佛寺纷纷效仿,以布袋和尚为原型的中国弥勒造像代替了印度天冠弥勒造像。因为弥勒转世在奉化,并在岳林寺出家、圆寂,千余年来,佛教界公认奉化为弥勒应迹圣地,岳林寺为弥勒根本道场,寺院香火日益旺盛。上世纪50年代,岳林寺毁于雷击,1993年奉化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建岳林寺,并礼请悟道法师为方丈,净仁法师为监院,全面着手重建工作。1996年正式动工以来,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努力,重建后的岳林寺已形成相当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