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如丝的甘露洒遍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这座千年古刹显得分外庄严、洁净而美好。寺内丹桂吐香,张灯结彩,高僧海会,嘉宾云集,龙天欢喜。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在上午隆重举行。
出席庆典的有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妙安长老,太湖县政府副县长占卓夫,副县长汪平,安庆市宗教局副局长刘平,太湖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殷书林,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安庆市佛教协会会长宽容法师,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智文法师,太湖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朱玉宝,太湖县小池镇镇长金玉、太湖县宗教局局长徐克等,诸山长老、各界嘉宾及四众弟子1000多人参加了庆典。
庆典由安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太湖县佛教协会会长助理天通法师主持。庆典在雄庄的国歌和庄严的《三宝歌》中拉开序幕。
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殷书林首先致辞。太湖县佛教协会副会长、海会寺住持妙慧法师汇报海会寺恢复建设情况。小池镇镇长金玉介绍海会寺的历史情况。
海会寺风景秀美,背依白云山,门对玉带河,河上有琵琶桥,桥南有摩崖石刻。寺左有东山古镜、仙人醉酒等胜景。在寺内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有一株千年罗汉松。树干有三人合抱之围,虽历经千年风雨,仍枝繁叶茂,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树木。
海会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闻名于宋代。临济宗杨岐方会的法嗣白云守端,守端弟子五祖法演,法演弟子演门“三佛”——佛眼龙门清远、佛果圆悟克勤、佛鉴太平慧勤,以及曹洞宗中兴之才——投子义青等许多著名禅师修禅、参学或接法于海会寺,同时在他们周围,还汇聚了一个庞大的参禅群体,像宋代王安石、郭祥正也曾游历于海会寺。历代可谓高僧辈出,名闻禅林。全盛之时僧众达3000余人,有水田、耕地千余亩,农禅一体,禅风浓厚。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进门三更衣,骑马关山门”的故事。宋准西佥宪干王伦题“准西第三古刹”,清光绪时,著名的书法家、督河使长白麟题写的“正法眼藏”匾额,现在仍挂在寺内,寺内还有清慈禧太后赐匾“真如自在”。
“文革”期间,海会寺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会寺得以重辉。1984年,海会寺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开放寺庙,省政府拔出专款维修了上下佛殿。199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会寺征集60亩山场、田地使用。自1993年至2010年,先后建有祖师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斋堂等建筑及设施,到目前大雄宝殿落成后,海会寺总占地面积已达6000多平方米,能容纳1000多人开展佛事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海会寺题写了寺名。每年,都有海内外高僧和专家,到海会寺寻根问祖,参拜祖庭。
居士代表、来自天津的企业家张涛先生,太湖县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宏珊法师,安庆市佛教协会会长宽容法师,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妙安长老,安庆市宗教局副局长刘平先后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妙安长老在讲话中代表安徽省佛教协会对海会寺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表示热烈的祝贺,认为这是太湖县乃至安徽省的一项法门盛事。他说,海会寺能建设得如此金碧辉煌,特别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改革开放和宗教政策。他对海会寺的发展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希望海会寺僧众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佛陀教诲,遵从宗教法规政策,齐心协力,把海会寺建设好,保护好,管理好,为传播佛教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领导在讲话中对海会寺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也表示欢喜赞叹,希望海会寺两序大众在妙慧法师的住持下,团结广大佛教信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进一步光大海会寺的佛教文化,将海会寺建成法务昌隆、海众和合、禅灯永耀的修行场所,并要充分利用建设和谐寺庙等良好契机,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奉献更多的力量。
妙安长老等大德高僧和各级领导为大雄宝殿落成剪彩。
随后,仪帐队迎请妙安大和尚等众主法和尚进殿,为佛像举行开光法会。殿内钟鼓齐鸣,红烛高烧,佛号声声,一派庄严肃穆。主法和尚们虔诚以毛巾擦佛面,以镜照佛面,以笔点佛睛身。顿时,殿堂内光明普照,真性显现,一切圆满。(余世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