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皖佛文化

读《弥陀经》谈信愿行

来源:安徽省佛教协会网   发布时间:2010年6月29日

         读《弥陀经》谈信愿行 释华中
  《 弥陀经》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是我们最常见、最熟悉、大多数人都能背诵的一部经典,也是修学念佛法门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是净土宗最重要的三部经典之一。现在所要谈到的信愿行,所谓‘净土三资粮’就是本《弥陀经》重要思想之一。谈到这里可能读者心理就会产生疑问,既然信愿行三资粮是《弥陀经》的重要思想,那么,作为一个净土宗行者怎么样来信呢?怎么样来发愿呢?又怎么样去行呢?关于这些问题,本文打算从三个角度来谈:第一、净土门中“信”字为首;第二、净土门中“愿”字为要;第三、净土门中“行”字为重。本人在谈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如法的地方,还请各位方家给予批评指正。
  第一、净土门中“信”字为首
  信是深植心地的根,是我们生命体的动力机制。信也是我们人生存的基础,是修世间出世间法的前提条件。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世间俗语讲:“信心就是力量。”温家宝总理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讲过这样一句话“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在佛教《华严经》里面也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此句话说明我们大家都需要种种的功德,那么功德从什么地方来呢?当然从修持当中来。那么如何来修持呢?首先必须有信心,有信心才会产生道念,然后才能培植一切善根,成就种种的功德。
  然而,通途的法门相比,念佛法门更注重信,但此信也更难生起。在《弥陀经》当中,十方诸佛都异口同声的称赞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有两种甚难稀有之事:第一、能够在五浊恶世当中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二、能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净土法门这种难信之法。《无量寿经》上也讲:“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可见念佛法门的确是个难信之法。
  面对此难信之法,怎么来信?佛经上讲:“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好比,要渡过大海,一定需要船。此处把“大海”喻为生死苦海,“船”喻为信心。有此信心之船,方可渡过生死苦海。换而言之,如果没有“信心”是没有办法进入我们佛教这所大门的,可见此信的重要性。
  谈到信,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讲六种信,所谓: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禅师说:净土法门的“信”,共有十个方面;相信“生必有死”、相信“人命无常”、相信“轮回路险”、相信“苦趣时长”、相信“佛语不虚”、相信“实有净土”、相信“愿生即生”、相信“生即不退”、相信“一生成佛”、相信“法本唯心”。本《弥陀经》主要从两方面来谈信,来启发信心:第一、从依报种种庄严来谈,例如经文上面讲: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第二、从正报种种庄严来谈,经文上面讲: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劫,故名阿陀陀。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此依正二报的种种庄严,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释迦为我等所介绍。因此,吾辈要相信弥陀、相信释迦。假借“六信”当中信他此角度来谈就是:“信释迦如来决不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所以,本弥陀经也叫做《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有了信心之后,如何来启发愿呢?
  第二、净土门中“愿”字为要
  在各种不可思议的果报当中,发愿具有不思议的一种利用。三界六道轮回的各种循环,是随着众生的心愿。诸佛如来的种种万福庄严,也同样如此都是由愿力所生。然净业行人的愿往生之心,非大智大勇的人,难以具足此愿心。此“愿”可分两部分来说明,也就是《要解》上讲的:“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此欣、厌二行,是净土宗愿门的本质内涵。
  为何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关于此问题,首先,先谈厌离娑婆。为何要厌离娑婆?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地球上有种种的灾难、种种的痛苦、种种的不如意!举几个熟悉的例子:03年的非典、05年东南亚的海啸、08年的南方的50年罕见的雪灾、512汶川大地震、近期的甲型H1N1、台风莫拉克等,小的那更多不枚举。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巨大的痛苦。
  第二,为何欣求极乐?因为极乐世界里有种种的快乐,试问,何人在书上见过记载讲极乐世界有灾难、有痛苦的!绝无此事,不但没有,藏经中更没有记载。极乐世界里面没有一点灾难、没有一点痛苦,更没有打、砸、抢、烧,汽车炸弹、人体炸弹。不但没有,而且样样如意自在。例如,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此水随人的意识而浅深、温度而高低,里面的众生更是衣食自在,称心如意。在《龙舒净土文》上讲(大正·47·255下):“彼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欲静则静。欲去则去。”因此,在《阿弥陀经》里面讲:“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欣厌心的生起是净业行人修持的重大科目,兹将慈云大师把娑婆与极乐二土苦乐的情状概括为十种录出,以坚固我辈愿心之欣厌二行。十种即:
  一者,此土有不常值佛苦,彼土则花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二者,此土有难闻佛法苦,彼土有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三者,此土有恶友牵缠苦,彼土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四者,此土有群魔恼乱苦,彼土有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五者,此土有轮回不息苦,彼土有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六者,此土有难免三途苦,彼土有永离恶道,名且不闻之乐;七者,此土有世缘障道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八者,此土有寿命短促苦,彼土有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九者,此土有修行退失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有一生补处,速证菩提之乐。
  第三、净土门中“行”字为重
  信愿具足以后,应该老实持名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藕益大师称赞持名念佛法门说:‘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说:‘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渡群迷,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阿弥陀经》上也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
  这“行”简单引证《要解》上的一句话即:“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总 结
  综上所述,本人简单的介绍了《弥陀经》里面所谈到的信愿行,其此“信愿行”乃整个净土法门的内涵。信愿行三者,具有内在的钩锁,三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要解》里面讲:“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这是三而一,一而三的关系,通常有个譬喻讲:“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藕益大师讲:“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往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往生之理。”所以《要解》上讲:“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印光大师对于此句话的评论在《增广卷·复高邵麟居士书三》里面说:“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
  吾辈学了《阿弥陀经》,懂得了这些道理,更要真正的去真信、切愿、力行。彻悟大师讲:“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彻悟大师文集选录)此乃我净土宗十六字方针也。

   (该篇在安徽省佛教协会2009年讲经交流会上获妙解奖)

上一页佛说《阿弥陀经》——净土法门与信愿往生 下一页《四十二章经》浅义
安徽省佛教协会网 © 版权所有:安徽省佛教协会
办公地址: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丹霞路292号大观音庵 邮编:230601
电话:0551-63870900 投稿信箱:ahfj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