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皖佛文化

佛说《阿弥陀经》——净土法门与信愿往生

来源:安徽省佛教协会网   发布时间:2010年6月29日
释迦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世尊为了众生成佛,观机设教,广施方便,说了无量法门。但无量法门之中,唯有净土法门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实非其他法门所能及,故古德说:“八万门中,念佛第一”。
  净土法门依据的经典有三经一论,《阿弥陀经》是净土宗正依的一部经,是丛林每日课诵的晚课。除了三经一论外,其他如华严、法华、楞严、宝积等许多大乘经典都提到念佛法门。由印度到中国,历代大德著书立论,赞叹念佛者甚多。省庵大师说:“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法门殊胜,由此可见。
  《阿弥陀经》,全名叫《佛说阿弥陀经》,是姚秦三藏鸠摩罗什所译,属于十二部经无问自说的一部。经题彰显了这部经的意旨。此经主要说明极乐净土的庄严与诸佛的称赞,目的劝导众生求生净土。而往生净土须在临终称念十句“阿弥陀佛”圣号,方能蒙佛接引。故“阿弥陀佛”名号,是我们往生之道,成佛之道;既是经题又是经文的内涵。古德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为“六字经”。六字洪名,可以说是包含和融摄了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全部内容,也包括了无量的功德。现根据天台讲经的方式,以五重玄义来解释《佛说阿弥陀经》的经题,来显示经中的要义。
  五重玄义:玄义,就是经中玄妙的义理。在没有讲经之前先把它说出来,正式讲解经文的时候易于理解;五重,即从五个方面来介绍概括。“五重玄义”即:1、释名,2、显体,3、明宗,4、论用,5、判教相。
  1、释名:“佛说阿弥陀经”这六个字是此经的总题,概括全经的要义。所谓“总”者,就是对“别”而说。经题里面,可以分为“别”、“通”两种解释。因为“佛说阿弥陀”五字,与其他经不相同,故谓之“别”。但“经”字,则和其他诸经相同。本经的经题,在人、法、喻,三单三复具足一立题的规格中,是属于单人立题。佛是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是能说的人;阿弥陀是极乐世界教主无量寿佛,是所说的人。因为能说所说皆是果位上的人,故以单人立题。但若依原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则是以人法立名。罗什法师,以佛字尽摄一切义,而阿弥陀佛又为众所乐闻,故译为:佛说阿弥陀经。
  “佛”是指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说”,悦也,即心里欢喜。古时“说”、“悦”是同一个字;如《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佛以度生为怀,就是希望每个众生都能成佛,现见众生机缘成熟,为说成佛方法,佛欢喜。
  “阿弥陀”是梵语,译为“无量光”、“无量寿”。如经中云:“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劫,故名阿弥陀。”所以“阿弥陀”三个字,一方面译为“无量光”,一方面译为“无量寿”。无量光是从横遍十方空间说,无量寿是从竖穷三际时间说,以此光寿概括空间与时间所有功德;故念阿弥陀佛,即是念无量诸佛。故阿弥陀是万德总持,阿伽陀药。一般称呼“阿弥陀佛”多称无量寿佛,这是在一切无量当中,寿命是最重要的,如果寿命有限,则一切智慧、财富等都将落空。称阿弥陀佛为无量寿佛,这不过是对这里的众生所说的,如以佛眼来看,这种无量还是有量的。在《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上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将来示灭,有观世音菩萨继承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故虽曰无量,仍属有量之无量。这是从佛之应身说,但佛的法身与报身是无量无边的。
  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是在过去生中,作法藏比丘,曾于佛前,发四十八愿,庄严极乐依正二报。经过历劫修行,因圆果满,成等正觉。
  “经”,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即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众生根机千差万别,不违佛理,应病予药,因机施教,故名契经。“经”又具有贯、摄、常、法四义。贯,即贯穿如来广大无边的法义;摄,即摄持佛所应度之机宜;常,即三世不能易其说,永远不变;法,十方众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决定成就。
  2、显体:上面释名是假名,现在显体是实体;有假名必有实体。依古德讲,此经是实相为体;实相者则无相,无相之实相,即离一切虚妄颠倒之相;亦即是真如自性的平等实相。此经中讲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二,西方就在眼前,当下就是真如,就是实相。而弥陀佛土,依正庄严,皆真如自性所流露,如金可作器,器器作金;金器之形相有别,而金器之本质无异。全理成事,全事即理,理事不二,依正不二,心佛不二。故此经应以真如自性的实相为体。藕益大师说:“极乐国土,依正庄严,皆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
  3、明宗:“宗”,即“宗旨”,也就是讲修行的方法。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的宗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藕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功夫之深浅。”能不能往生,在于信不信,发不发愿。“信”就是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如经中所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里出现两个有,说明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真实不虚,非幻化权现。又要相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如经中说:“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既知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就要对这个充满苦恼的娑婆世界生起厌离。不舍弃娑婆,极乐就无法得生。放眼看眼前这个世界,环境污染、灾难频繁、道德败坏、战争不息;而且人命无常,青春不永,转瞬发白面皱,老态毕现。佛经上称这个世界为五浊恶世。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我们有什么值得留恋?于是对金地行树、宝池楼阁、妙衣璎珞、华果铃铎等,种种美好庄严的极乐世界生起无比向往希求之愿。“行”就是持名。藕益大师说:“以信启愿,以愿导行。”我们今天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是因为这个名号,才是我们求生净土的方法。阿弥陀佛第十八大愿说:“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现阿弥陀佛已成佛十劫,说明阿弥陀佛大愿真实不虚;真信、切愿念其名号,就能得生极乐国土。念佛法门,共有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相念佛,持名念佛。四种念佛法门中,实相念佛属理,观想念佛与观相念佛属观。善导大师说:“凡夫心粗境细,观想难成”。唯执持名号,简易直接,最为应机。但能净念相继,一心不乱,便可往生。
  4、论用:用即力用,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力用,如牛有耕田的力用,马有远行的力用等;此经有临终生西,得不退转为其力用。因为有了真信切愿,再加上精进持名,念到一心不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可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经中说:“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阿跋致”,译为“不退转”,有三义:(1)位不退,不退凡夫地;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2)行不退,不堕二乘地;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3)念不退,念念趣入佛果,必定成就;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
  又往生西方净土有四种利益保持不退。(1)寿命长,可以长期学习修行,直至成佛。(2)见佛,佛是最好的老师,最大善知识,可以得佛加持不退。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3)闻法,西方六尘说法,闻法不中断,故不退。(4)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是同参道友,观音势至把臂共修,故不退。如此四种利益,我们一定发心念佛,求生西方。
  5、判教相:即是祖师大德为佛经整理分类,依浅深次第,契合各类根机;这部《阿弥陀经》,是在五时八教中方等时说的,故此经以大乘最极圆顿,普被三根为其教相。
  释尊于娑婆世界成佛,应机施教,所说的法门无量。但无量的法门,唯独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纯全收,如古德所说:“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即上至文殊普贤大菩萨没有超越净土法门之上,下至薄地凡夫也能跨入净土之门。
  五重玄义,从五个方面先把此经的大意做个综合的介绍,使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对于全经概要能够了然如胸。第一释题,释迦牟尼佛很欢喜地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我们往生净土成佛的道路。第二显体,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皆是阿弥陀佛称性功德显现。第三明宗、信愿行是净土往生的三资粮。第四论用,一心专念,往生西方得三不退。第五判教,适应各类众生。
  《阿弥陀经》被古德称小无量寿经。读此经典,执持名号,必得诸佛护念。如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
  娑婆世界,原本就是一个苦恼的世界,何况末法时代,五浊恶世,众生寄迹其间,更是苦不堪言。佛为愍念末法苦恼众生,特别为说念佛法门,预垂救度;使末法没有机会见佛闻法的众生,但能深信净土法门,老实念佛,发愿往生,求生净土。
  元中峰大师赞曰:“藕池无日不花开,四色光明映宝台。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事不思来。”
 
   (该篇在安徽省佛教协会2009年讲经交流会上获妙解奖)九华山 释果卓

上一页:没有了 下一页读《弥陀经》谈信愿行
安徽省佛教协会网 © 版权所有:安徽省佛教协会
办公地址: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丹霞路292号大观音庵 邮编:230601
电话:0551-63870900 投稿信箱:ahfj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