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皖佛文化

试论九华山佛教档案的潜在价值

来源:安徽省佛教协会网   发布时间:2010年4月20日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唐天宝年间(公元756年),因大诗人李白游山题诗“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而得名,贞元十年(公元795年)新罗僧金乔觉圆寂后被尊为地藏王道场,从此日益兴盛,香火不绝。伴随着佛教的发展、兴盛,九华山形成并藏有佛教经文等珍贵档案,这些佛教档案对研究社会学和自然学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经济资源。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好九华山佛教档案为池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研究这一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九华山佛教档案的种类及其研究价值
    九华山自开山以来已有1200多年,流传至今的佛教档案总数在20万卷左右。从我们调查研究看,已被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大中院校、科研单位收藏的档案以卷、册、块、枚、张为单位计算,估计在15万件左右,另据保守估计有4万余件散落在民间。九华山现存佛教档案数量大致情况是:(1)佛教经文档案数量最多,有54400多卷(册),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千年贝叶经,珍贵的有千年贝叶经、明藏经、血经、清藏经。(2)石刻、印刻、雕塑、书画档案有5万多件,其中记事碑刻共计有2000余块,铭文印刻档案600余件,佛像有43000多尊,书画档案600余幅。(3)九华山还收藏有不计其数的佛器、赐品、赠品等佛僧用的实物档案。

    九华山佛教档案的种类涉及有佛教经书、佛文献、佛文书、佛实物、佛音像、佛艺术、佛地产等种类。佛经是九华山佛教档案中最珍贵的一种,九华山化域寺建有藏经楼,九华山佛经中,能作镇山之宝、价值最大的莫过于大藏经、血经。佛教文献是指围绕九华山佛事形成的文献资料。1000多年来,历代都有关于九华山风土人情、宗庙佛事宣传、介绍资料及名人著作。佛文书指在九华山佛教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如保存至今的明神宗圣旨。佛实物档案指在九华山佛教活动中形成和保存的印章、匾额、名人书法、肉身、奖牌证书等实物。佛教艺术档案指九华山佛教活动中形成的雕塑、绘画、音乐、石刻。九华山佛教音像档案主要是现代佛教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档案。九华山的寺庙建筑也留下珍贵的地产档案,如九华山档案馆最近发现了大量明清时的地契。九华山形成并藏有大量佛教经文等珍贵档案,对研究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文物学、文学、艺术学、建筑学、医药学、气象学、档案学、古籍学、经济学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九华山佛文化研究的价值
    九华山佛教档案是九华山佛文化研究的基础与条件。九华山佛教文化有1600多年的历史,要想唱响九华山佛文化的品牌,如何研究,怎样利用,都离不开佛教档案这一基本条件。目前,池州本地及安徽省部分专家对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正在兴起,九华山佛学院、金地藏研究会、池州师专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都在开始从事九华山佛教文化的研究。但九华山佛文化的研究必须有九华山佛教档案的支撑,正如敦煌文书(档案)的发现,进而形成敦煌学,徽州文书(档案)的发现形成徽学一样,否则,将影响和制约着九华山佛文化研究的依据和水平的提升。

    目前,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献史上的五大发现是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徽州文书。敦煌学和徽学是在利用所发现的历史档案而形成的两门显学。敦煌学就是对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的研究。敦煌文献资料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有的学者甚至提出“敦煌学研究”,应正名为“敦煌文献研究”。现在的敦煌学已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徽学就是以徽州文书研究为中心,探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绍良在《徽州文书与徽学》中认为:徽学之所以成为一门新学科,决定性因素是大量徽州文书的发现,没有徽州文化就不可能有徽学的出现。九华山与敦煌同是佛文化胜地,九华山与徽学发源地徽州同在皖南,目前敦煌学与徽学研究已步入辉煌阶段,敦煌文书与徽州文书是两大显学的前提与条件,那么同样,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也离不开佛教档案。

    1.九华山佛教档案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研究条件。1930年,著名学者陈寅格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叙》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王国维也说过:“古来新学问起,大多缘于新发现”。九华山佛文化研究应该有两个基本内容,第一,对佛教档案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和利用;第二,对九华山佛文化作系统的理论研究。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才刚刚兴起,有许多材料正在整理发掘中,新的材料的出现必将给研究带来重大的突破。九华山佛教档案跨越时间长,从唐至今,种类多,数量大,既可做定量分析,也可作连续性追踪考察,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其所蕴含的重大研究价值,实为九华山佛文化研究的基础。

    2.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本质。大量佛经以及得道高僧的著述,为揭示九华山佛教文化本质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具有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

    3.九华山佛教档案,是佛文化研究基本资料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研究九华山佛文化有三个基本资料:一是佛教文书;二是佛教文献;三是佛教遗存。而文书档案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它是官府及佛界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文字资料,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佛教文献是第二手资料,是人为加工的,但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料,二者可以互补,档案虽可信,但量少,只能进行微观剖析,不能作宏观概括。文献虽是人为加工,但记载多具宏观性、概括性。九华山佛教档案,既有文献也有文书,实为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4.专题与个案研究价值。第一,九华山佛教档案涉及到本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佛事、政务到民俗、文化,是研究地域经济、地方文化、地方史的重要资料,帮助后人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在当地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涉及到1600多年的佛教发展史,它具有连续性、真实性,为我们研究佛教文化的发展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第三,九华山佛教档案一些个案资料具备典型性,如金乔觉来华轨迹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唐代中韩交流的历史,佛教档案中关于宗昊的著述可以弄清中国佛教世俗化的历程,大量的佛经揭示了地藏信仰的面纱。九华山寺院还有很多皖南地区社会生活史的宝贵资料。这些都是九华山文化起源、发展所必须弄清的问题。

    (二)宗教学的研究价值
    九华山佛教档案在研究佛思想和佛教史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们是研究古代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原始材料,是研究佛教思想的流传与民间信仰方式的第一手资料,从九华山寺院保存的典籍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佛教的影响。运用佛教档案中的佛教典籍文书的材料来分析佛教的仪规制度建立,梳理中国的大藏经史、禅宗史、佛教世俗化历史,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九华山宗教学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道教,二是佛教。当然,佛教是九华山的主流,九华山不仅仅是佛教,也是道教场所。九华山宗教学主要研究的是;九华山佛教史、九华山佛文化、九华山佛寺、九华山佛经、九华山佛教思想、九华山僧官寺职与佛事活动、九华山寺院经济等。

    1.佛教史。佛教在传入中国近300年后,于东晋隆安五年(这是目前档案中最早的确切记载)传入九华山,这是佛教在中国最繁荣的历史时期。佛教在九华山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南北朝时期,顺东晋繁荣之势迅速发展,经过隋朝的大力推行,至唐上半叶进入鼎盛时期。开元末新罗国(朝鲜的古国,今韩国)僧金乔觉入唐求法,卓锡九华,尊为地藏菩萨,推动九华山佛教向巅峰发展,为九华山后来成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会昌法难”(公元841—846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灾难,对九华山佛教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元代因统治阶级对喇嘛教的推崇,九华山佛教失去了发展的政治历史环境。明清两朝是九华山稳定发展时期,从明清两朝所赐藏经、敕封等档案可以知晓,此时寺庙增至100多座,而大部分寺庙一直保存至今,成为国家重点寺院。民国时期在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影响下,九华山佛教处于受制约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九华山佛教在党的宗教政策允许内生存,但“文化大革命”时期亦遭受了一定的损坏,直到改革开放才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指引下良性发展,形成今天的局面。

    2、佛教思想。九华山佛教思想有两大特征:一是地藏信仰;二是佛教世间化。

    何谓地藏,是梵文的意译,是印度菩萨名。我国在佛教信仰上有四大菩萨信仰:观音信仰、文殊信仰、普贤信仰、地藏信仰,我国自唐代以来,崇尚地藏菩萨的信仰极为盛行。其中重要因素是自从金乔觉被看成是地藏菩萨的应化身以后,地藏就由印度的菩萨之一而变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传说中形成的地藏菩萨确有其人,故成了中国佛教自己的菩萨,在善男信女的意念中菩萨就离自己很近,实现自己愿望就更有可能了,因此信仰的人很多。据佛教史书记载,九华山早在魏晋时代就建有寺庙,但稍显香火冷清。自金乔觉圆寂后被尊为金地藏起,庙宇聚增,香火日旺,有“莲花佛国”之美名。因金乔觉的关系而兴起的地藏菩萨信仰经久不衰。

    九华山佛教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最主要表现为中国佛教的世间化特点,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的佛教,为了适应中国本土文化,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传入中国之后逐步走向了世间化的嬗变过程。从宋代起,佛教的世间化变得更加明显。这从九华山高僧宗果的著述及其事迹记载的档案中得以印证。宗果,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赐号为“大慧禅师”,世人尊称“大慧宗果”,他曾在九华山开坛讲经,圆寂后,九华山众僧将其供奉于化成寺藏经楼,宗果与金乔觉二人被九华山僧人视为仅有的两位出身世界东方的“佛”而引以为自豪,且宗果是中国人。

    宗果的思想,体现在“忠君爱国”的观念。在此之前,佛教理论界只提“普渡众生”观念,强调的是超脱尘世,佛教徒的生活是“出家”之人,已没有世俗生活的“忠君”、“孝亲”等义务。宗果提出了“菩提心即忠义心”之说(见《大慧语录》),认为佛家的“菩提心”与世俗社会的忠君爱国之心,名称虽异,但实质相同,就忠君爱国而论,佛门弟子一样责无旁贷。宗果不仅提倡要忠于君,还要孝于亲,把忠君孝亲视为佛门弟子的行为准则,是佛门修行的极高境界。这种说法的出现表明佛教在世间化,儒、佛一致论,是宋代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宋代佛教世间化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宗果为适应当时社会需要,首提“菩提心即忠义心”之说,大力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给宋代佛教注入了“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对于中国佛教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他对中国佛教世间化和中国佛教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宗果的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也是九华山佛教对于中国佛教世间化和中国佛教发展所作的重要理论贡献。

    (三)民俗学研究价值
    金乔觉在唐代被认定为是地藏菩萨应化,从此,九华山被尊奉为菩萨的道场,人们对地藏菩萨的信仰有了具体的偶像,朝拜也有了确切的圣地,地藏精神深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民众的供奉膜拜。地藏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其累世累劫中所表现出的孝道与舍己救人的精神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对九华山地区的影响更为直接,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九华山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

    1.九华山奇特的荤年素年。九华山地区民众每年过两次年,每年腊月二十八过荤年,腊月大年三十过素年。为什么九华山老百姓要过素年呢?因为佛教是戒杀生的,地藏菩萨又特别的怜悯众生。所以,大年三十到来的时候,九华山老百姓全家素食以敬其意,以感谢佛菩萨的教化保佑之恩,完全是受佛教、特别是地藏菩萨的影响而形成。

    2.丧事与“唱孝歌”、“唱十殿”。九华山地区办丧事与别处大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办丧事的过程中有一项特别的仪式就是“唱孝歌”和“唱十殿”。“唱孝歌”的思想内容是直接从地藏救母的传说吸取过来的,亡人进棺后,停于堂屋,晚上由和尚数人鼓吹唢呐,在香案前如泣如诉地唱念起父母养育之苦,这种孝唱,其目的是教世人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唱十殿”,就是从阎王一殿唱到十殿。由和尚代表亡者,忏悔在世时自觉或不自觉干的坏事,请求阎王慈悲为怀从轻发落,亡者子女紧随和尚其后,表示愿代父母受苦,行善积德。这套“唱十殿”,是忏悔罪孽、劝人行善的,九华山地区办丧事唱孝歌、唱十殿,完全是受地藏菩萨的影响而形成的,其治丧风俗是地藏孝道在九华山地区最形象化的反映。

    3.九华山庙会。农历七月三十,是金地藏圆寂和成道的日子。千百年来,九华山僧众都要在这段时间举行各种纪念活动,逐渐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庙会。九华山庙会的显著特点就是佛教气氛浓郁,寺庙里,纷纷举办“孟兰盆会”、“水陆法会”等佛事活动,有些寺庙还请大德高僧讲经说法,或举行佛像开光、方丈升座等佛教仪式。同时,九华街上,旗幡飘扬,香客云集。民间艺人也赶来纷纷献艺,特别是地方特色的傩舞、目连戏的开场,以及狮灯、龙灯、焰火、放生等把九华山庙会活动推向高潮。九华山庙会是集佛事活动、文化娱乐、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半官方半民间的综合性集会,促进了中外文化界及佛教界的交流。

    佛教档案与民俗化研究有什么关系呢?九华山近年来出版了一些与地藏信仰相关的磁带、光盘及印刷品,唱十殿、唱孝歌流传已久早有记载,即使没有书面记载,这些内容现在也是难得的口述档案,进行记录整理,对于研究民俗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音像档案记录了九华山庙会的盛况,九华山佛教档案是研究民俗学的第一手资料。

    九华山佛教档案除了以上的学术研究价值外,还有艺术研究价值,可以进行佛教画研究,九华山佛教艺术特色研究等等。另外可以用佛教档案进行古代建筑学研究、古文学研究等。

    二、九华山佛教档案的现实利用价值

    (一)支撑旅游兴市战略,发展九华山的旅游经济

    随着安徽省提出“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池州市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九华山旅游被提到重要战略地位,在池州市旅游业中起龙头作用。

    旅游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风光旅游和人文名胜旅游。安徽省对九华山旅游的定位是“以佛教名胜为主要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九华山的旅游定位表明,自然景观被置于从属地位,突出了佛教文化对九华山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正如《话说长江》主持人陈铎所说:“如果没有佛教文化,九华山就是一个公园”。我认为佛教名胜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其中重要的载体之一就是佛教档案。必须利用九华山佛教档案树立九华山佛教文化品牌意识,重视九华山佛教档案旅游产品的开发宣传推介,可以利用九华山佛教档案办珍贵的档案展、图片展、出版宣传画册、播放电视专题片、开发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九华山佛教档案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建设,也能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从发展旅游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让游客们“山上看风景,山下品文化”,就可以留住客人,增加旅游经济收入。因此,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开发利用九华山佛教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在如何开发利用九华山文化资源方面,就需要加大佛教档案的研究开发利用的力度,深挖九华山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将学术研究转化为生产力,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佛教档案是九华山旅游产品的重要内涵,从资源的角度看,佛教档案是九华山最重要的高品位的宗教文化类资源;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佛教文化档案是九华山最重要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这是因为佛教档案在九华山已形成了特有的旅游功能,能满足游客的求知、求美、求奇、求福的动机,还能满足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佛教档案可以让游客从中了解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文学等知识,尤其是佛教经卷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具有知识的吸引力。九华山佛教档案中,每一件珍贵的档案都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极佳的旅游观赏物和旅游吸引物,是九华山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吸引游客的审美愉悦,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九华山佛教文化的神秘、玄幻感,特别是九华山的肉身档案更增添了游人的强烈的神秘色彩,能满足游人的猎奇心理而具有极强的旅游功能。地藏信仰者遍布海内外,这是他们朝圣九华山的重要因素,与九华山地藏菩萨相关的塑像、真身、经书等档案,让游客在观赏祈求中满足自己的宗教情感。

    九华山佛教档案的研究为九华山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基础。

    (二)扩大对外交流,增进中韩中外友谊

    九华山是一个国际性的佛教道场,是国际性的旅游胜地。现在的九华山已成为以佛教文化和奇丽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区;常年有大批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地的香客、游人到九华山朝拜、结缘,还有众多的海外旅游爱好者和科学文化工作者来考察、游览、研究,今日之九华山即招近也招远,结缘之友遍天下。
    九华山是凭借佛教文化而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主体,利用佛教档案可以扩大对外交流,增进中外友谊尤其是中韩友谊。

    1996年9月,九华山珍贵佛教文物档案共59件,有明代的大藏经、圣渝、血经、贝叶经等,作为中韩文化交流的使者赴韩国举办九华山文物档案展,这次赴韩展历时10个月,是九华山佛教档案首次走出国门,受到了韩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珍贵档案首先在汉城民族博物馆这个韩国最高级别的文化场所露面,然后移至金地藏家乡庆尚北道大邱博物馆和庆州市佛国寺展出,观众达50余万人次。韩国国务院总理、议长和文化体育部长等高官前去参观,展览时间之久、规格之高、效果之好甚称史无前例,这期间韩国方面有几千人来九华山旅游。

    这次档案展览促进了中韩两国的交流。韩国佛教界与九华山佛教界交流日益频繁。仁德法师多次赴韩国讲法,韩国佛教界也有受邀高僧代表来九华山。1996年10月汉城首安寺朴世敏法师还赠送九华山一部48册的高丽大藏经,这是仁德大和尚出访韩国请回的第三部大藏经。政界交流之门也打开了,九华山所在地池州市政府与韩国的球礼郡结为友好城市,池州师专也与韩国京仁大学、韩瑞大学结为姐妹学校,互派留学生,进行学术互访。为了纪念一代大师,佛教界成立“金地藏学术研讨会”,中韩两国佛教界均兴起了研究金地藏的热潮。

    藏经是佛教重要的经典大全,珍藏一定数量的藏经,对于国际性道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来说意义特别重大,是镇山的一大法宝。佛教档案中有三部仁德大师请回的大藏经。1995年4月,仁德大师应邀到新加坡参加佛教居士林林庆典时,新加坡送九华山龙藏(164册)和日本大正藏经两部,加上从韩国请来的一部,这三部大藏经供奉在诋园寺藏经楼,作为中韩、中新、中日友好的历史见证。

    (三)弘扬佛教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建设和谐社会

    文化是人类文明积淀,是社会和人类的最高表现,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佛教文化是一种多层面的文化统一体,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佛教文化以它特有的力量吸引着广大群众,通过特有的教义,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不同时代的人们都依靠精神信仰来解决精神需要,佛教信仰是解决当代人类精神需要的不可缺少的信仰。

    九华山佛教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九华山佛教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主流文化的特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地藏精神: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舍己救人精神,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的济世宏愿。有“我即是众生、众生即是我”的无我利他的崇高道德观和完全彻底地为众生服务的精神。又如九华山宗果禅师所倡导的“菩提心即忠义心”之说,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九华山佛教强调积德行善、忠孝仁义、苦修苦行,这些思想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服务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九华山佛教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它是联系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精神家园,每年大量海内外香客云集九华山,寻视敬佛,赠钱捐物,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统一。

    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九华山佛教档案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遗产,它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重要支柱,发展旅游和文物鉴赏只是它的表层功能,这本身包含有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蕴藏着博大的民族精神,在文化传承中有重要的典型的标本价值。九华山佛教档案忠实地记载了九华山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九华山佛教精神物化的成果,必须高度重视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继承和发扬九华山佛教文化和优秀精神财富,发挥佛教档案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建设文化池州,服务经济建设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铸进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体现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必须的软实力。文化是竞争力,文化是生产力,我省制定了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池州市也制定了建设文化池州的发展战略,九华山佛教档案研究将为建设文化池州作出积极的贡献。一方面它可以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全国乃至世界人民面前展示这些遗产的现代价值,增进人们对安徽、对池州的认识,进而关注和参与安徽及池州的各项事业,发展安徽、发展池州。

    九华山佛教档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遗存,是池州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九华山佛教档案的研究,必将推动九华山佛教文化的传扬,打九华山佛教文化品牌将成为池州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九华山佛教档案对安徽申报“九华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工程,促使九华山早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双遗产”名录,将会起到一个最基础性作用。

    文化是一种产业,文化产业是池州乃至安徽新的经济增长点,池州可以通过全面系统地整理、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池州的傩文化、佛教文化、生态经济文化对池州的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将带来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提升池州的软实力,树立池州形象。

    池州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九华山佛教档案。历史上的池州是如何发展的,九华山作为池州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必须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九华山佛教档案记录了千百年来农禅并重、僧侣共处的社会居历史,记录了池州及九华山的历史变迁,区域变化、兴衰成败。我们在今天池州建设中,一定要研究佛教档案,探索原委,启示当地政府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时,以史为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造福万代。

    总之,九华山佛教档案的研究是具有学术、现实的双重意义。它日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是必然的。可以预见,系统的学术研究将为现实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现实的要求又将促进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上一页安徽九华山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现状分析 下一页赵朴初与太湖佛教文化
安徽省佛教协会网 © 版权所有:安徽省佛教协会
办公地址: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丹霞路292号大观音庵 邮编:230601
电话:0551-63870900 投稿信箱:ahfjxh@163.com